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zhetian.com

第152章(1 / 2)

别看吴王刘濞特别能跳,淮南王刘安也是一肚子的小九九,可是他们起兵造反未必能够云集响应。

先帝那个假装白莲的黑水怪借吴王刘濞的失礼和老淮南王的过错换了两地的不少官员,导致吴王和淮南王比吞了苍蝇还恶心。

更恶心的是先帝丢给吴国和淮南国的官员大都是在两地很有影响力的儒家子弟,而且全部品行很好,能力尚可。

顶着先帝的知遇之恩,这些儒生为着自己的名声肯定不会响应两国的造反口号,平白砸了自家的招牌。而以他们的本地人的出身和学派关系,想在两地坐稳官位也是手到擒来。吴王和淮南王要是随便罢免这些官员不仅会惹得儒家破口大骂,更是会让本地官员彻底寒心。

别说是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一个国家里还不是有地方保护政策。

你丫的连本地人都不疼,还指望外地人替你卖命?

做梦去吧!

可以说,先帝的阳谋让历史上的七国之乱逐渐演变成塑料兄弟扯发冠。

往死里出力的只有赵王吴王和楚王。

齐国七系里要么是有关中提拔的官员带着大王去关中告状,要么是像淮南王刘安那样响应造反但却被底下的官员骗了虎符,莫名其妙地成了讨伐反贼的关中派。

如今没了出力较大的楚国,而赵王还得盯着燕国与代国。

富裕的淮南国内成也名声,败也名声。

淮南王刘安是个比吴王刘濞还纠结的人。

他想造反但又不想被骂反贼,所以从汉景帝拖到汉武帝,愣是等刘彻发育完全了都没出手,就那么莫名其妙地输了。

历史上的刘启父子:这人莫不是来搞笑的。

“你帮孤安排一下吧!”刘瑞想到被他扔出进士出身的卜式,摸摸下巴若有所思道:“你说当官的好还是当商人好。”

“当官的好。”

“为何?”

“领头羊再狠,也不过是屠夫的下酒菜。”子鸢回道:“管仲吴起都想当官,这不就证明了当官儿确实比当商贾强。”

“还有吕不韦。”

提起那个杂家的集大成者,子鸢的眼神特别复杂:“他可是做成了史上最绝的买卖。”

“是啊!前无古人是一定的,后无来者就难说喽!”刘瑞眯了眯眼睛,玩笑道:“所以孤想看看那个卜式有没有吕不韦的胆子。”

“有没有吕不韦的野心。”

…………我是分割线……

科举结果板上钉钉后,关中的酒肆,商铺,驿站,乃至一些爱养野菜的农户都忙碌起来,笑不拢嘴地看着彻侯进士们忙里忙外地张罗起谢师宴,祭祖宴,以及一些年轻进士的终身大事。

彻侯们虽然绝了上榜的后门,但是人家暗的不来就来的明的。上榜的学子里有不少都是贫困出身,在关中人生地不熟的肯定得找老师问路。

儒法黄老的倒好,毕竟是闻名天下的学派。即便是内部也有商君对申不害,公羊对谷梁的矛盾,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驳了那些上门请教的人。

而像农家,墨家,杂家,乃至已经没啥名气的纵横家就没这条件了。

于是那些求婿的彻侯富商便乘虚而入,开始用财务人脉勾引那些手足无措的贫困学子们。这也导致科举结束后,尚冠里的门口全是来帮贵女说亲的执柯人和准备嫁妆的亲戚,帮衬婚礼的各类商人。

宋子侯许九便是其中之一。

他一四五百户的侯爷早就在阿父那代就滚出关中的权利中心,靠着食邑和倒卖粮食维持体面。

许九明白文不成,武不就的自己是没啥可能振兴家族了,所以就把主意打到儿子和妹妹身上。

好在许九的大父惠侯许瘛以温和著称,虽然没有功勋卓著,但是跟轵侯薄戎奴一样人际关系不错,无论是在军方还是读书人那儿都有点关系,因此被人赞为儒将。而宋子侯许九继承了大父的优点,一直都跟大父的老旧部们保持联系,甚至还在暗中接济大父旧部的妻儿。

冲着这份人品,无论是廷尉张欧还是中尉周亚夫,亦或是内史晁错都对许九爱和商贾厮混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撑死了也就训斥几句,罚点铜钱了事。

而等刘瑞举办科举,借此挑选太子宫的官员后,许九凭借自己人脉找到一个极有可能上榜为官的小吏张汤,请内史晁错执柯,定下他与妹妹的婚约,然后不等科举放榜便让家里张罗小妹的婚事,省的夜长梦多,那些比他更有资本的彻侯们横刀夺婿,坏了大事。

“这宋子侯还真是下了血本,不仅陪嫁了长安八里的宅子和大片田地,甚至还把许家的世交列了分清单给你。”张汤的阿父已逝,家中唯有老母操持上下,但也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在科举期间请了好友田甲帮忙照看。

张田两家本就是世交,张汤的阿父为长安令时就请田家解决过不少大事,而到张汤这代,更是连父丧和读书的钱都有田家资助。

所以等科举放榜,张汤准备迎娶娇妻时,田家便第一个登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