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一个人进来”石忞手不停,头也不抬的回道。
再次听见陛下的声音,路关初莫名的松了一大口气,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觉得刚刚的陛下很不正常,连声音都感觉不一样,现在好了,终于恢复了正常。
宣常乐去后,不着痕迹的扫了殿内一眼,并没看见石忞,想到路关初特意交代的,如果陛下不在大殿内,就在右边的书房,便改变方向朝书房走去。
穿过门帘,一幅恬然山水画的屏风阅览于眼前,越过屏风,终于看到了正在奋笔疾书的石忞,当即上前行礼道:“恭请陛下圣安”。
石忞这才停下笔,“免礼,这是义云关送来的最新军报,你看看”说完指了指放在罗汉床中间茶几上的信封。
“是,陛下”宣常乐走过去拿起信封坐下,云处安派兵攻打华朝的事,她是知道的,毕竟有关康国,就算她想不知道,也会有人让她知道,就像云处安兵败逃回康国的事,她没问,最后也还是会知道。
虽然一年之期还没到,但自从义云关与云处安动兵后,朝廷就几次调遣粮食和军备前往义云关,所以她已预料到华朝会继续对康国用兵。
虽然她不想国内子民受战火波及,进而流离失所,但为了康国的千秋大业,彻底平息逆贼匡扶正统,她只能忍痛选择视而不见,就像三十万军队损失殆尽的消息传来时,她只能为自己的子民默哀祈祷一样。
不是她不想作为,而是她根本无法作为,她即阻止不了云处安,也左右不了当今圣上的决定,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宣常乐打开了信纸开始读起来,本来紧皱的眉头渐渐放松下来,直到看完的那一刻,她都不敢相信,康国的内乱竟然就这样戏剧化的解决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看似傀儡的符尧竟能绝地反扑,还甘愿放弃已经到手的康国王位,亲自来繁都请罪。她一直以为最大的敌人是云处安,搞半天,云处安只是被人当枪使!
“陛下金口玉言,臣感激涕零,臣宣常乐在此立誓,康国将世世代代效忠华朝,永为藩属国,绝无二心,若违此誓,宣氏后继无人!”一年之期未到康国内乱就得到平定,回国复辟正统曙光出现,让宣常乐更加死心塌地贯彻祖辈抱大腿政策,发誓的声音格外响亮。
华朝和云处安大动干戈的时候,她深刻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因为幼年就离开康国,所以她不想世子父亲那样在民间有威望;因为符尧的大清洗和一路追杀,忠于王室之人已寥寥无几。
没有威望就没有统治基础,没有追随者就没有得力的能臣帮她处理政事,更惨的是她还没有军队,也没有自己的将领,若想回国光复继位,能靠的只有面前的当今圣上,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陛下不仅救她于危难之中,还给了她该有的一切地位和尊荣,现在又帮她平定了康国内乱,若无华朝大军压境,符尧一定还会继续忍耐,倒时平乱又不知要等到何时,所以她是打心眼里感激石忞,才会发自肺腑的发这个毒誓。
石忞被十三岁小小一只却一脸认真发誓的宣常乐都笑了,但又不敢笑出声,怕打击小孩的积极性,假装咳了两声,才沉声道:“你的忠心朕知道了,也相信你能言出必行。你知道朕是多大登基的吗?”。
“陛下于建平四年登基,若臣没算错,当时应该是十八岁”宣常乐对答如流,她从未忘记自己是来学习的,所以学的比谁都用心。
“朕十八岁登基,都免不了被天下群臣质疑,而你今年才十三岁,以虚岁算,也不过十四岁,你可有想过,回国继位会面临什么?”宣常乐不仅是她亲自救下的人,更是华朝忠诚小弟康国王室仅剩的血脉,石忞是把她当妹妹对待的,不仅偶尔去明道学院看她,还很关心她的学业。
如果可以,她真不想宣常乐这么小就面对这些,但人生嘛,总是充满了未知性,现在她能做的就是尽量关心她支持她,让她能稍微轻松一点。
“国内的子民可能会不服臣, 有可能臣还会陷入危险之中”这个问题宣常乐确实想过,但她不怕这些,没有谁是天生就会的, 她可以学、可以问。
石忞道:“那你可有想过如何应对?”。
宣常乐道:“臣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会就学, 不懂就问,尽力保护好自己”,声音有点弱, 明显底气不足。
其他的先不说,但肯学习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 石忞满意道:“难得你有一颗好学的心, 回国之前就跟在朕身边学一段时间吧”, 机会她可以给, 但能学到多少就看她自己了。
“谢陛下隆恩”宣常乐从来没想过有一天陛下会亲自教她, 这让她既惊又喜, 回去的路上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宣常乐走后,石忞就立即下旨召康王入都城, 毕竟名义上的宣常乐还在渡河康宫中为家人祈福,不然刚刚宣常乐也不用扮成宫侍。
政事都处理完之后, 石忞立马兴冲冲的去了暂时用来做实验室的长安宫。
长安宫曾是石栭(er)的寝宫, 石忞